何为古玩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作家兼哲学家培根曾说“人们喜欢带着极端的偏见在不着边际自由中使自己得到满足,这就是他们的思想本质。”

古语云“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其中作为最为神奇的一个便是古玩行业,中国自古以来秉承传承之道,也让很多老一辈的人喜欢保存一些老物件,或者去收藏、淘换一些有年代的古董,收藏的物件可以说千奇百怪,总会让人发出“这也能是古董?”的感叹,或是讽刺,或是单纯的惊讶。曾经就有一位老农民带着一块“压菜石”去参加一档鉴宝节目,现场的观众看到他带来的东西后都哄堂大笑,而专家却为其带来的这块石头估价为5个亿,这其中到底有怎样的玄机呢?

中国作为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从古至今流传着许多珍贵文物,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满足,越来越多人把目光关注在精神上的享受,其中古玩更是让人追捧,应运而生的鉴宝节目,更是将古玩带上新的高度,毕竟作为普通人是难以鉴别古玩真伪与价值,在这里除了可以欣赏到古玩的艺术魅力之外,更是有古玩价值揭晓时的激动。

鉴宝专家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本文中笔者要给大家说到的这位带去鉴宝的老人与他的“压菜石”还有一段趣味因缘,据说老人一直生活在农村,只是一次外出钓鱼的时候,偶然捡到,当时只是觉得这块石头非常漂亮,但是因为环境的因素并未有多余的想法,仅仅只是带回家,而恰好家里缺了一块“压菜石”,于是这块石头便走马上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兢兢业业地履行着压菜职责。

直到老人在偶然间看到一档鉴宝节目,看到无数的人拿着自家各种物品上节目鉴宝,联想起自己家那块“漂亮”的石头,多年过去了,依旧完好如初,与普通的石头拥有不一样的特性,这让老人兴起了想给石头鉴别一下的想法,于是便带着这样简单的目的上了鉴宝节目。

鉴宝老农

在节目之初,有一个介绍环节,也就是说出你与你的藏品之间的故事,于是老人讲这段故事原原本本的说出来,众多观众一听“压菜石”,且那块石头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之中也早已不复当年的光彩,在外表上看上去石头整体是特别黑的,没有任何的雕琢打磨的痕迹,看起来就像随手的一块路边顽石,让众多观众不禁捧腹大笑,毕竟中华文物虽多,这些年也是有着非常众多的文物出土现世,但是随意一个路边捡来的石头都拿来鉴别,更有一种浪费公共资源的不满。

不是石头,是心跳

然而反转总是来得很快,多位专家在经过仔细的鉴别与勘察之后,统一得出结论这是一块被称之为石中之王的田黄石,估值5个亿,让观众大跌眼镜,专家解释,这种石头在千多年前,便已有人开始采集,到了明清之时,更是达官贵族文人雅士竞相收藏之品,备受收藏家青睐。这类石头一般有黑、白、黄、红等4种颜色,田黄石则以**为尊,颜色越深价值越高,以沉着而纯净的深黄为基本色调,象征富贵。

古时即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对于黄田名字的由来也是因为是产于福建寿山乡寿山村田里的一种**篆刻石,田黄石如此贵重也是有非常苛刻的条件,那就是它的产出地非常有限仅仅在福建寿山村一条小溪两旁数里狭长的水底砂层才有,古云“然物以少者为贵,多者为贱。”,这让田黄石的价值再次加码,加之黄田石自身除了细腻、温润的质地之外,还拥有鲜明的纹理、纯正的色泽等特征,让名贵的田黄石与印章结缘,让田黄石的价值更上一层楼。

古时更是流传清朝时期,皇帝祭天的神案上比要有一方上号的田黄石,寓其“福(福建)、寿(寿山)、皇(田黄)”吉祥之意。也被称之为“帝石”,拥有“石中黄金”的美誉。相传历史上在位最久的乾隆帝,曾做梦偶遇玉皇大帝,在梦中玉皇大帝赐给乾隆一块**石头,并赐书“福、寿、田”三字,要求其好好保存,一个人间帝王,一个天上帝王,世纪的相遇,让乾隆在梦醒之后,自觉得到上天预示,于是找来当时最有学问的纪晓岚,询问**石头为何物,恰巧纪晓岚曾经在福建寿山见过,于是便为乾隆寻来,由于乃是上天神明赠与,乾隆自是将其引以为瑰宝,甚至酿造黄石酒一次纪念。

田黄石

其实面对这种看似“平平无奇”,最终却“大有来头”的事件,在鉴宝节目中可谓是非常常见了,近代中国由于清末、民国等时期战乱不断,导致非常多的文物流落民间,加之无数地下文物也总有因地貌、山水等多种自然原因而出现在民间,这也给了很多平头百姓捡漏的机会,也正是因此让很多文物一直在民间蒙尘,在通过一次次专业的鉴别之后,才能让人们发现它不为人知的价值。

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田黄石数百年来深受藏家青睐,在与帝王不解之缘故事的加持下,产地的单一,产量的稀少,都让其弥足珍贵,如今在排名市场上,更是突破每克15万之价,在2004年乾隆皇帝御用田黄冻宝玺(重123g)在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的春拍上,实现成交价792万,2006年11月康熙时期名家杨玉旋雕刻的田黄石狮镇纸(重200g)在香港苏富比的秋拍拍卖价成交价3932万元,这个价格在当时到打破田黄石拍卖以往的最高纪录;

2010年5月杨玉旋雕刻的田黄冻达摩面壁像(重88g)更是在中国嘉德公司的春拍上拍出1568万元的价格,折合约18万元一克,这在当时创造了单克价格的最高纪录,使得田黄石再一次走进收藏家及媒体关注的中心。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一寸田黄一寸金”的疯狂石头,专家更是表示老人手中压菜的田黄石,不管从质地上还是从色泽上均属上品,专家做出“5亿”的估值,虽说让观众难以置信,但也不是无的放矢。

那么田黄石究竟有多稀少呢?对于我们所熟知价格昂贵的可以说是钻石为首选,它的出产国家有几十个,即便是在国内也是有好几个省出产钻石,全世界钻石产地面积上数百万亩。而黄田石全世界仅有一个中国:福州市.寿山村.中坂田这个地方出产,总计面积仅有10.3亩,这让它的价值怎能不超乎想象。

同时在得知结果的老人亦是非常激动,并没想到当初只是觉得漂亮而顺手捡回家的一块石头,还能有这样的超高的价值,事后有人表示想要购买,却被老人拒绝了,他说:“这块石头可以算是我的运气,我不能把我的运气卖了,我要把这块石头给我的后人传下去!”,也表示来节目就只是想清楚这块石头的身份,随后老人也是非常满意带着石头离开。

结语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下,一直被明珠蒙尘的宝物是非常多的,而其中埋葬在地下的宝物为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雨水的冲刷,一些地下宝物得以重见天日,因此一些宝物被人偶然的捡到也是有非常大的可能的。对于文物没有专业的知识,那也只能是随手拾到的物品,大多数人都是不具备这样的专业素养,一双火眼金睛,在没有遇到有能力的人鉴别之前,先不要嘲笑,不要鄙视,善待它,如果是岁月蒙尘,也终将会有识得他们的人,如果只是一般的物品,也同样不负当初你带它回家的那一份心动,或是猎奇,或是美丽,总归拥有它存在的价值。

在无数的生活教训中,早已告诉人们“人不可貌相”,物也同样如此,往往在生活中并不具有存在感的东西,反而拥有惊人的价值,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便是如此了。

文玩的特点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正是这么弥久的历史长河,所以给后代留下来很多瑰宝。古董就是历史留给我们珍贵的财富,当然很多著名的国宝都被博物馆收藏着,但是还有很多尚未发掘的宝物,可能遗失海外,也有可能流落在家中角落里。

那什么样的物件才会被称为古董呢?一是要经历过时间的洗礼,还能被完好地留存下来,越完整它的价值越高;二是它的材质、形状、花纹能反映某一时代的文化内涵特征。

最容易发现古董的地方,那就是先人的陵墓了,所以才会有盗墓贼的产生,盗墓贼不仅破坏陵墓,打扰已故人的安息,更是破坏了无数珍贵的历史物件。他们没有精良的仪器,很多陵墓被盗,其中的陪葬品要么损坏了,要么就是被拿去贩卖不知道流落到何处了,这对于历史来说都是一笔很大的损失。

有卖方必然有买方,随着盗墓的兴起,也衍生出来古董交易市场,几乎每一座城市内都会有这么一个古玩市场,不过里面的物件真真假假,就看你有没有慧眼了。不过古玩市场没有一点赏鉴能力还真不敢去。

想要收藏古玩,古玩市场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有人能在野外捡到文物,你信吗?有一个老农在野外的小溪里捡到一块黝黑的石头,这块石头虽然外表黑漆漆但是摸上去手感不错,所以老农就将他捡回了家,家人觉得这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把它当作了压菜石。

近几年,国内兴起了很多古董赏鉴综艺节目,老农看到家中的石头经过这么多年还是保存完好,老农就想把这块石头拿去鉴定一下。这么好的质地就真的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这个疑问一直压在老农心中,现在终于到了解开谜底的时刻了。

老农带压菜石上鉴宝节目,现场观众不时传出嘲笑声,毕竟这么黑的一块石头看上去太普通了,根本不是什么古董,但是专家还是很负责任的鉴定了这块石头。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刚开始专家对这块石头也是不在意,但是仔细观察之后专家议论纷纷,最后一致决定了这块石头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一块田黄石。田黄石号称石中之王,其本身价值不可估量,而且这块石头经过河水不断的冲刷,其玉质越来越纯粹,田黄石的颜色越是漆黑价值也会随之增长,再加上这是数百年前的物件,综合下来专家给出估价至少值5亿!

价值5亿的石头,还是野外捡的,这不得不让人感叹,这还真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啊!在老农知道这块石头的价值之后也非常激动,当初的眼光并没有看错,解开了这块石头的身世之谜之后,老农表示会将这块石头当作传家宝,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像这种一夜暴富的事情,我们平常人还是平常心看待,是属于自己的东西,随缘就来。

何为包浆

另一个特点是芜杂。古玩界常常将之归类于杂项、杂件。

一是器型杂,即便从每项独立的文玩来说,其器型之纷繁亦可谓千变万化,典型如水注(砚滴),其品种何啻千数;二是用途杂,分工往往很细微琐碎,各自为营互不相干,而且各件各样,少见重复;三是材质杂,举凡瓷、玉、竹、木、牙、铜、石、漆、料、玛瑙、紫砂、水晶等,无所不用,最具代表性的是那些便于文人学士亲自操觚奏刀的竹、木、牙、石之类,而且其久经抚玩会产生滋润莹厚的包浆,时间愈久愈发可爱。材质最为广见的陶瓷,其可塑性最强,几乎可以仿制其他所有材质的肌理质感,这在清乾隆年间运用最为淋漓尽致,所谓“钱金、镂银、琢玉、髹漆、螺甸、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清·朱琰《陶说》)。当时还发明了象生瓷。

文玩的市场行情一直是稳中透坚。过去文玩以文房砚、墨为大项,随着“文房第五宝”印石的崛起,田黄石、鸡血石等优质印石也备受瞩目。

文玩之中,大都兼备实用和观赏的功能,唯有古代赏石一项(海外又称为“文人石”)独具赏玩之功,并逐渐成为一个独立板块,涨声悄悄响起来。这一方面是受到海外藏家趣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因为其艺术和人文价值日渐被广泛认同。

包浆是古玩行业专业术语,指文物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包浆”其实就是“光泽”,专指古物器物经过长年久月之后,在表面上形成这样一层自然的光泽。不只瓷器、木器、玉器、铜器、牙雕、文玩、书画碑拓等纸绢制品都有包浆。

包浆既然承托岁月,年代越久的东西,包浆越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新买来的竹席,不论打磨得多少光滑,都不算有包浆,但老祖母睡了五十年的竹席,包浆红亮不待言说。新锄头的把柄没有包浆,老农民的锄头柄,无不包浆厚实。

它是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汗水,把玩者的手渍,或者土埋水沁,经久的摩挲,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层层积淀,逐渐形成的表面皮壳。它滑熟可喜,幽光沉静,告诉你,这件东西有了年纪,显露出一种温存的旧气。那恰恰是与刚出炉的新货那种刺目的“贼光”,浮躁的色调,干涩的肌理相对照的。

本文来自作者[刑国娟]投稿,不代表西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xibujiaoyu.com/xibu/9709.html

(16)
刑国娟的头像刑国娟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刑国娟的头像
    刑国娟 2025年10月08日

    我是西部号的签约作者“刑国娟”

  • 刑国娟
    刑国娟 2025年10月08日

    本文概览: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作家兼哲学家培根曾说“人们喜欢带着极端的偏见在不着边际自由中使自己得到满足,这就是他们的思想本质。”古语云“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其中作为最为神奇的一个...

  • 刑国娟
    用户100808 2025年10月08日

    文章不错《何为古玩》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