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的计算,眼轴每增长1毫米,眼镜的远视度数要少3.0D左右。儿童出生时眼轴长14.5~17.0毫米,呈高度远视状态,一般要到6~8岁时才接近成人水平,达24毫米。所以说,6~8岁前的儿童,屈光度在不断地改变,因此弱视儿童需要定期重新验光,变换所配戴的眼镜。此外,瞳距也不断变大。如果眼镜不及时变换,两眼就不能正对着镜片的光学中心看东西,就会出现三棱镜作用。所以不仅要重新验光,还要重新测量瞳孔距离,重新配镜。重新验光配镜的时间,一般以半年或一年为宜,不应超过一年以上。重新配镜后视力提高,眼位更趋于正常,变换眼镜对于提高弱视疗效、缩短疗程是有益的。
弱视儿童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所以必须准确散瞳验光,配合适的眼镜,只有在戴镜矫正屈光不正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弱视训练才能提高视力。无论儿童还是成人配眼镜,也不管是配近视眼镜还是远视镜都要有一个度数,这度数怎么得来的呢?七日升眼科告诉您,就是通过验光得来的,所以说验光是配镜的关键。验光是一种测定眼睛屈光状态的检查方法,通过验光就能知道你眼睛的屈光性质是近视、远视还是散光,而且能知道屈光度数和散光的轴向。
临床上常用的验光方法有以下三种:1 客观验光法:验光前需要用散瞳药,散瞳实际上就是用散瞳药滴眼麻痹睫状肌,只有充分麻痹睫状肌,患者屈光不正的状态才能充分暴露出来,医生通过视网膜镜检影技术,根据光影来判断被检查者屈光不正的性质和度数,又称为视网膜检影法。这种方法不依赖被检查者的主观感觉,也就是不需要被检查者自己来判断戴哪一种镜片看得清楚,得到的结果客观、准确、可靠,尤其适合儿童的检查。
2 主观验光法:方法是检查者凭经验给被检查者戴不同度数的镜片,依靠被检查者的主观视力提高程度来确定屈光性质和度数。采用主观验光法可能遇到几个困难,其一,混淆屈光性质,把远视误诊为近视,或者把正常眼表现的假性近视误诊为真性近视。其二,不能准确地测出屈光的度数,特别是那些屈光状态比较复杂的情况。其三,患者患有弱视或其他眼病,容易出现错误。其四,有的孩子年幼,不能用语言表达视力高低。这种方法比较盲目、粗糙,需要被检查者的合作,常用于成人老花镜配镜,不适用于儿童。
3 自动验光仪检查法:又称电脑验光,它是用电子计算机来测定眼的屈光性质和度数。虽然相比前两种方法有简便、快速的优势,但由于受到仪器性能稳定性、操作正确性和被检查者配合程度等因素的限制会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电脑验光测出的近视度数偏高,而远视度数偏低,测出的屈光度数误差较大,在儿童中尤为明显,所以也不适宜对儿童的检查。
以上3种验光方法,只有客观验光法适宜儿童的验光。七日升弱视治疗中心提示您,无论采用客观验光或是主观验光,验光结果并非就是将来眼镜的度数,特别是那些屈光不正比较复杂的患者,无论是经医生视网膜检影或电脑验光,瞳孔恢复正常之后,屈光状态可能发生轻微的变化,应该复验一次。即再经过主观视镜法,进一步验证、调整以及试戴,最后才能确定眼镜的度数。验光的度数与眼镜处方上的度数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别,这其中有许多临床理论和经验问题。一般需要考虑以下诸因素;患者的年龄、屈光不正的性质和度数、眼位偏斜与否、视力高低、矫正后的双眼视力以及配镜的目的。医生经过综合考虑,最后开出眼镜处方,这样才能保证眼镜度数准确无误。
本文来自作者[代曼]投稿,不代表西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xibujiaoyu.com/xibu/740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西部号的签约作者“代曼”
本文概览:粗略的计算,眼轴每增长1毫米,眼镜的远视度数要少3.0D左右。儿童出生时眼轴长14.5~17.0毫米,呈高度远视状态,一般要到6~8岁时才接近成人水平,达24毫米。所以说,6~...
文章不错《弱视的患者为什么要经常验光配镜?》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