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脉络大致有三条主线:第一条是时间线,以时间为轴充分体现其历史性;第二条是理论线,以西方管理理论的历史演进过程为轴,充分反映其发展性;第三条是人性线,以管理思想发展进程中的人性理论的深化为轴,表达了对管理最优境界的追求,充分反映其突破性。从时间上来看西方管理思想史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早期的管理思想、时间上大致是从远古时代到公元1543年。在古代管理思想体现在指挥军队作战、治国施政和管理教会等活动上。古巴比伦人、古埃及人及古罗马人都在这些方面有着重要贡献。封建主义和中世纪的管理思想严格的风机制度、分封建制都体现着早期的管理思想。另外随着向业的繁荣、日益扩大的市场,家庭手工作坊的产生,出现更细的分工更复杂的过程。接着文艺复兴的产生又推动了管理思想的发展。
2、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及其发展,时间上大致是从1543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泰罗(科学管理之父) 、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和莉莲·吉尔布雷斯等人。此段时间内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资本主义精神和资产阶级革命的不断兴起,新教的伦理、个人自由伦理、市场伦理等产生。工业革命的产生,新的生产组织制度出现,这也对管理的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3、古典组织管理思想的出现时间上是1915年到1925年。这段时间管理思想主要旨在提高生产的效率。主要代表人物有法约尔、马克思·韦伯,着重探讨大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且突出的是行政级别组织体系理论。
4、现代行为科学的产生及其发展时间上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1945年二战结束。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中至30年代初梅奥的霍桑实验,该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工人的工作动机和行为并不仅仅为金钱收入等物质利益所驱使,他们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有社会性的需要。强调人的感情和社会因素,忽视正式组织的职能及理性和经济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
5、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时间上为1945年到80年代。代表人物孔茨。历史背景:战后重建、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60年代以后西方管理理论涌现,形成了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学派相互盘根错节的一片丛林。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体现了管理理论的复杂性、渗透性、交互性和灵活性。
6、当代管理理论,时间上为80年代至今。管理更加注重人性,对人的尊重。从过程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从产品的市场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变,人本管理思想的深入(基本理念),从行为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初级产品经济与工业经济脱钩。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整个工业发展的过程中,提高资源的价值和附加值是工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加之受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能源危机的影响。在竞争的强大压力下,生产要素不断重新分化、组合、凝结、再分化、再组合、再凝结的周期性的变化更加明显。
《我说西渡流沙》
自古以来,有一个关于老子西渡流沙的问题:他晚年究竟去了哪里?不知道。他死在哪里?也不知道。在历史文献的资料上,仅有西渡流沙,出函谷关而去,过了新疆以北,过了沙漠,到西域方向去了,这都没有史料记载,无从考证,仅能凭空猜想,成为一家之言。个人认为,老子有可能去了古埃及、有可能去了古巴比伦、也有可能去了古印度,用神话故事度之,甚至有可能同时去过此三地也犹未可知。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老子大约于周灵王元年(鲁襄公二年、宋平公五年、公元前571年)出生于陈国苦县(又说楚国苦县)。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位列三清。
为什么说老子有可能西渡流沙之后去了其余三大文明古国呢?我们分别分析四大文明古国的存在时间:
一、古中国以伏羲纪年计算为最古老之民族。传说:“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这一天,十分神秘,这一天是甲子年,天干地支的起点。夜半是子时,一天的起点;朔旦是1月1日,一个月的起点;冬至是24节气的起点。这么多起点聚集在一起,发生了十分罕见的天象。于是就是这一天,伏羲规定为上元纪年。根据现代学者用碳14测试纪年法得出结论,伏羲纪年与西历的换算方式为:伏羲历纪年=西历年+51477年。那么2022年按照伏羲历纪年就是53499年。伏羲创先天八挂图的位置属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中间位置。以我们熟悉的炎黄子孙计,炎帝在位约140年,炎帝纪年为约公元前3216~前3077年。这就是古中国的大体历史,黄帝之前称为上古,尧、舜、禹、汤及夏、商称为中古,西周、东周、秦统一六国及西汉王莽篡权止称之为下古。直至辛酉鸡年汉哀帝薨,王莽篡汉拥立汉平帝刘衎为帝,改年号为元始元年,史称平帝元年,西方称之为公元元年,恰逢耶稣基督出生之年。因此,公元纪年东方文化和西文化高度统一、高度融合。
二,据史料记载,公元前三世纪的曼涅托将从美尼斯至被马其顿亚历山大占领的埃及历史分为三十个(或三十一个)王朝,又有学者又在此基础上将上古埃及史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涅伽达文化I时期(阿姆拉特时期,约公元前4500—前3500年)
2、涅伽达文化II时期(格尔塞时期,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
3、早王朝时期(1—2王朝,约公元前3100—前2686年)
4、古王国时期(3—6王朝,约公元前2686—前2181年,又被称为金字塔时期)
5、第一中间期(7—10王朝,约公元前2181—前2040年)
6、中王国时期(11—14王朝,约公元前2040—前1786年)
7、第二中间期(15—17王朝,约公元前1786—前1567年)
8、新王国时期(18—20王朝,约公元前1567—前1085年,埃及帝国开始形成)[3]
9、后埃及时期(21—31王朝,约公元前1085—前332年)
10、马其顿希腊人和罗马人统治时期(公元前332—公元642年)
从第1到第4时期,是奴隶制国家形成和统一王朝出现的时期,第5至第7时期是统一王国重建和帝国时期,第8至第10时期是埃及奴隶制国家衰落和陷于外族统治下的时期。
三、据史料记载,古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河流域文明还包括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亚述等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大约于公元前3500年产生于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是人们已知的历史最悠久的古代东方国家之一。根据大量的考古发现,约在公元前四千年代,居住在这一带的苏美尔人已有较为发达的文化,不仅发明了文字,而且发明了用于书写文字的“泥板书”。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苏美尔衰落后,古巴比伦城邦兴起。古巴比伦最具代表意义的是空中花园,相传古巴比伦王国在著名的国王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1750)的统治下曾经繁荣一时。但是直到新巴比伦王朝,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才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人们相信传说中的空中花园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年~562年)建造的。据传,尼布甲尼撒为了取悦于其在米底亚长大并对山景怀有深厚感情的王后或者是妃子而建造了空中花园。
四、史料记载印度最重要的文化为印度河流域文化(又称 哈拉帕文化)和恒河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是青铜时代的文化,存在于公元前3200年~前1750年间。成熟于公元前2200~前2000年,最为主要的城市有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消逝于公元前1750年左右。但是哈拉帕文化在古吉拉特、拉贾斯坦及北方邦北部等仍有遗留。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著名的 吠陀时代。吠陀时代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时期,约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后期约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经典很少提到家庭,社会仍局部落性质;后期部落社会分解为4个 瓦尔纳的社会。4个瓦尔纳中首陀罗为最低层,吠舍为中层,刹帝利和 婆罗门为上层。(公元前600~公元800)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及其向种姓制度的转化,部落社会的同化及其向国家的转化,授地制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转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罗门教的兴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转化。古代印度是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创作了 不朽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
综上所述,老子西渡流沙时,过函谷关遇守将尹喜,即尹子,传授五千言,即后世称之为《道德经》。传道、授业、解惑后西渡流沙一路向西而行,不知所踪。以老子入世时间计,和世界文明古国有相互重叠之处,以老子西渡流沙时间计,存在同一时间节点。以此度之,传道于其余文明古国也犹未可知,个人认为,这是大概率事件而已,仅代表个人观点。至于世界其於文明消失无踪,或许与不用老子之言相关,至于古印度之佛家思想传入中土,由华夏民族,炎黄子孙包罗万象、海纳百川之文化息息相关。为什么现如今仅存华夏文明,应该从《道德经》五千言观之,以及孔老夫子的儒家思想观之。因此,以文化产生次序排名,道为一、儒为二、释为三,以胡说八道及佛教传入为例分析之,道、儒、释从相互对立到相互统一、高度融合、三位一体,皆因蕴含着阴阳合合,生生不息的生命现象。这也是华夏民族文明上千年的根本原因。正本清源计,“外用儒术,内用黄老”的文化渊源流长。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是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也。佛说:一花一叶、一昼一夜、一阴一阳、一来一去,且行且过,回归于生命的自然、简单。佛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心诚则灵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仅从个人视角分析,仅代表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本文来自作者[塔志煜]投稿,不代表西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xibujiaoyu.com/xibu/1025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西部号的签约作者“塔志煜”
本文概览:发展脉络大致有三条主线:第一条是时间线,以时间为轴充分体现其历史性;第二条是理论线,以西方管理理论的历史演进过程为轴,充分反映其发展性;第三条是人性线,以管理思想发展进程中的人...
文章不错《试述近代西方管理思想史发展的脉络。》内容很有帮助